11月10日
今天的節目主要是參觀墨爾本戰爭紀念館 Shrine of Remembrance
搭地鐵到南十字車站 Southern Cross Railway Station,在站外平台眺望,周邊都是高聳入雲的大樓。
Southern Cross Railway Station
中午時分,先到當地著名的美食街哈德威巷 Hardware Ln 午餐,狹窄的巷道兩邊佈滿世界各地風味食肆,名不虛傳。
餐畢,漫步向城市東南方的戰爭紀念館走去。墨爾本中央商業區很小,呈棋盤狀,主要街道只有縱七條橫七條,都在步行範圍內。只見聯邦廣場遍佈集市攤檔,人們穿著傳統服裝載歌載舞人聲鼎沸,原來是每年一度的波蘭文化節,恰逢週日分外熱鬧。澳洲是移民國家,各地移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慶祝節日。
跨過亞拉河 Yarra River,經過林蔭大道穿過草坪,很快來到戰爭紀念館。紀念館呈現巴特農神殿式的古典風,於1934年開幕,當時有34萬人參加了開幕儀式,以紀念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獻身的維多利亞戰士。幾經擴建,紀念廣場形成如今的十字架型。
適逢11月11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前夕(英聯邦國家也稱國殤日或終戰日,以前的殖民地香港稱作和平紀念日),廣場上軍樂隊和合唱團正在彩排,一排排椅子整齊排放供遊客觀摩。每年的4月25日紐澳軍團日也有類似的儀式。
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墨爾本地標,集博物館,紀念堂和觀景台於一體,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前來參觀。館內展品講述着戰爭的情形,令人駐足。四千枚軍工勳章和和各參戰部隊軍旗後面,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
上圖最右邊的英國軍旗令人關注,其背後故事與新加坡有關。當年新加坡淪陷後,日軍在樟宜地區建立戰俘營,關押了不少盟軍士兵,他們收藏了這面英國旗幟,還在旗子上簽名,作為精神寄托,及表達了戰爭必勝的信念,其中有91名澳洲軍人。這面旗幟成為了堅忍不拔的決心的象徵,並在許多儀式中使用。
中庭有一天窗,在自然光線的照射下四周浮雕刻畫出戰爭的場景,也照亮了底層的聖經銘文。
五層樓高的紀念館陳列着不同年代的文物,文件,剪報等等,若要細看得化不少時間,我們只能浮光掠影地瀏覽一遍。
紀念館上的觀景台可以眺望整個廣場和附近街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