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威尼斯(2)

翡翠號郵輪完成了一週的航程回到母港威尼斯。泊港的時間有八,九個小時,不少新老旅客上上下下,我們還有第二節的航程,又上岸一遊。清晨進港時就見晨霧茫茫,周圍景色時隱時現,直到午後霧氣才漸漸散去。霧中漫步,別有情趣。




從郵輪碼頭步行到羅馬廣場,只消十幾分鐘。我們又到數日前曾經光顧過的小酒館,坐在河邊慢慢品嘗餐酒,看着河中的海鷗,一片祥和寧靜。這裡沒有喧鬧的遊客,到小酒館吃早餐的上班族倒不少,喝上兩杯吃幾個三文治,僅6,7 歐羅而已,平民消費。






今天遊覽的地方預定為安康聖母教堂和學院橋周邊,涵括聖十字,多爾索杜羅和聖馬可西區。喝完小酒,徐徐南行。縱橫的小巷河道橋樑,民居窗台的鮮花,院宅牆邊的神龕,船上的菜市,街邊的畫家,遛狗的晨運客,飛獅旗幟和貢多拉 ...... 構築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百看不厭,華麗而淒美的城市。














途經古根漢美術館,建築造型皆具藝術品味。





街頭也有藝術雕塑和盲人小提琴手演奏悅耳的旋律。走累了,可以在街邊小息,從公眾水喉取水飲用。




不久來到大運河入口處的聖母安康教堂,這是16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瘟疫之後,威尼斯人奉獻給聖母瑪利亞的。教堂廣場開闊,運河對面的聖馬可教堂和鐘樓在霧中依稀可見。





教堂的主祭壇前有聖母抱着聖嬰以及天使追逐妖婦(代表瘟疫)的雕塑。內部裝潢平平,教堂外台階上一對熱吻的戀人卻為它增添少許風采。




走到多爾索杜羅區的最東端,隱隱約約看到聖喬治馬焦雷教堂的輪廓。


沿多爾索杜羅南岸行走,一位老翁正在瀉湖上垂釣並遙望着朱代卡島的救世主大教堂。


船夫們以獨特的方法把歸來的遊船吊上岸邊,周圍水道幽靜。




岸邊還有貢多拉船塢,以傳統工藝造船,引來遊客參觀。


海邊河畔的教堂造型各異,意大利的教堂密密麻麻地分佈在城鄉每個角落。



中午在河邊小酒吧用餐,類似Tapas 的小吃,比西班牙便宜得多。




吃完午餐來到學院橋,橋上看運河,風光無限好:漂亮的卡瓦利宮 Palazzo Franchetti,船只川流不息,還有接新娘的汽船在橋下駛過 ...... ,一派典型的水都風貌。


Palazzo Franchetti



過了學院橋,去尋找歌劇的聖殿,歐洲最負盛名的鳳凰歌劇院在橋北不遠處。扮成卓別林的街頭藝人在與遊客搞笑,人們在小廣場休息和餐飲。


Campo Santo Stefano



穿過一條小河,一陣悠揚的詠嘆調飄入耳簾,穿出窄巷就是鳳凰歌劇院 Teatro La Fenice。 意大利是西方歌劇的發源地,威尼斯人尤其挑剔,著名的歌手音樂家都以到此演出為榮,成就了羅西尼,多尼采蒂和威爾第等名家。出人意料的是劇院外貌無絲毫亮點,也可能水都是以船代步,進入劇院的水路大門才是正門和精華所在。曾經路過歐洲的許多歌劇院,輪外觀,最氣派的要屬西西里島巴勒莫市的馬西莫劇院。匆匆而過都未曾有緣入內觀賞表演。


Teatro La Fenice

 
馬西莫劇院

離開劇院不遠處的馬寧廣場 Campo Manin,為紀念威尼斯復興運動的領袖而設,馬寧的雕像矗立在廣場中央,下面是威尼斯的象徵飛獅,孩童們在飛獅的翅膀下玩耍。

Campo Manin

廣場旁邊的一條小徑,通往15世紀建造的一幢小型宮殿式建築,其多層拱形梯級造型奇特,被稱為康達里尼螺旋梯 Palazzo Contarini del Bovolo。到達時已過參觀時間,只能隔着欄杆拍幾張照片。

Palazzo Contarini del Bovolo

威尼斯這個曾經的城邦共和國存在了千年,中世紀鼎盛時期一度控制了全歐洲的貿易,相當富有。後來不斷對外擴張,佔領過地中海的城市和島嶼,直到1797年被拿破崙佔領,共和國才宣告滅亡,其後又併入意大利。
古老的城市雖然顯得衰敗,仍然掩飾不住它昔日的輝煌。牆頭的雕塑經過歲月洗禮,依然精美。破牆殘瓦中還透出久違的貴氣,奇特又不可思議。

回到郵輪,看到新登船的遊客中多了不少亞裔人士。大家都站到甲板圍欄邊觀賞郵輪出港的美景,居高臨下,威尼斯主島和離島的風光一覽無遺。先後幾艘郵輪出港,甲板上的人們互相揮手,也和岸上的遊客致意。

第二天是航海日,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好在沒有岸上節目,乘機好好休息一番。可以去圖書館查閱接下來幾站的旅遊資訊,可以坐在甲板上望望海,也可以到正餐廳去慢慢享受一頓大餐。儘管挪威郵輪對著裝要求很隨意,我們仍嫌麻煩,寧可在自助餐廳就餐,何況年紀大了吃的不多。這方面歐美人士比較講究,喜歡餐廳的排場,而且無酒不歡。郵輪上的酒精飲料最斬客,船票便宜了就從這些地方補回,還有酒吧賭場等等。不必付現款,只消刷一下房卡。若不自律,下船時收到的賬單會嚇人一跳。

(其它遊記請參閱:"歐遊紀行""秋遊關東""浪跡天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