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頭天晚上劇場舉行了隆重的歡送晚會,船長與工作人員向全體旅客告別致意。我們遇到兩位尼泊爾船員,他們曾經作為廓爾喀兵Gurkha (職業僱傭兵)在新加坡工作居住二十多年,在這家郵輪公司也服務了近十年 。他們說很少遇見新加坡旅客,異地相逢,談起星洲舊事,分外高興。
郵輪上午八時泊岸,早餐後我們拖着簡單的行李下船,坐單軌列車到羅馬廣場。天陰,還好沒有下雨,步行近半小時到達下塌的旅館 Residenza Universitaria Gesuiti。這裡原來是神學院的學生宿舍,屬於耶穌會教堂的產業,位於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 旁。設施老舊但很整潔,環境不錯,房內有兩扇可望海景的高窗,室外還有籃球場。
耶穌會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
耶穌會學院宿舍 Residenza Universitaria Gesuiti
耶穌會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 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放下行李,開始了新的一天之旅。天空下起微微細雨,氣溫比卡塔科隆驟降許多,可穿冬裝了。我們遊興不減,穿梭於迷宮般的小巷,河道之間。威尼斯的建築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若單純地追求發展和經濟效益,這些建築早該拆除。但就是這些老舊的古董,既無玻璃幕牆,也無摩天高樓,卻吸引全世界遊客蜂擁而至,威尼斯人也因此而出名的高傲。
慈悲修道院教堂 Chiesa dell'Abbazia della Misericordia
橋堍邊的窗戶裡,有位老人在修補皮鞋,橋上一只貓兒在悠閒地散步。
穿過一片泊滿小船的瀉湖 Sacca de la Misericordia Marina,有一座興建於十四世紀英國基金會贊助的哥特式教堂,麥當娜教堂 Chiesa della Madonna dell'Orto。原先供奉殉教聖人克里斯多夫,十五世紀重建時在附近菜園發現聖母像,所以又稱菜園聖母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派畫家丁托列托葬在裡面。
Sacca de la Misericordia Marina 碼頭
麥當娜·德爾·奧爾託教堂 Chiesa della Madonna dell'Orto
沿海邊一路走到堡壘區的聖馬可大會堂 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雲石門楣,雕塑細緻。
聖馬可大會堂 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
聖馬可大會堂 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
聖若望及保羅大殿 Basilica dei Santi Giovanni e Paolo
教堂廣場 Campo Santi Giovanni e Paolo 中央豎立著僱傭兵首領巴托洛梅奧.科萊奧尼 Statua di Bartolomeo Colleoni 的騎馬雕像,是佛羅倫薩大師韋羅基奧的作品。
中世紀後意大利形成皇帝黨和教皇黨之間的派系鬥爭,文藝復興時期還出現了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共和國,以及數十個小城邦的割據政權,亞平寧半島戰亂頻頻,為僱傭軍的滋生提供了溫床。職業傭兵轉戰各地,他們的雇主大多成為一方領主,有權有勢。巴托洛梅奧.科萊奧尼就是最忠誠的僱傭兵司令官,他去世時留下大批黃金白銀捐給威尼斯,條件是希望把他葬於聖馬可廣場。鑑於任何皇公貴族都沒有獲得過在聖馬可廣場的榮耀,參議院把他的雕像安置在聖馬可大會堂前。
我們到達時,廣場上正在舉行僱傭軍的紀念儀式,穿著不同服飾的軍人手持飛獅旗在廣場上操演,然後列隊步入聖馬可大會堂。
中午時分我們在教堂對面橋頭的一家小酒吧 Osteria al Ponte 午膳,點了兩份餐酒和幾件小吃。
Osteria al Ponte
餐畢,在堡壘區 Castello 的小巷中遊逛。
走不多遠又見一座大教堂,聖弗朗西斯德拉維格納教堂 Chiesa di 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意大利的教堂多不勝數。
由教堂南行,經過曲曲彎彎的小巷,來到阿森納利 Arsenal。在威尼斯擴張領土的時代,這裡是造船,兵工廠和海軍倉庫。15,16世紀威尼斯造船業發達,號稱24小時就可造出一艘船,拿破崙佔領時期被嚴重摧毀。如今除了劃出一部分地區作為威尼斯雙年展的展覽場地外,其餘屬於軍事禁區。
阿森納利 Arsenal
阿森納利 Arsenal
阿森納利 Arsenal
離兵工廠不遠又經過聖馬蒂諾 Chiesa di San Martino 和聖約翰教堂 Chiesa Parrocchiale di S.Giovanni in Bragora。
沿途咖啡店和小酒館林立,我們找了一家咖啡館歇腳,點了兩杯咖啡,和一些類似曲奇的小點心。在威尼斯所謂咖啡就是意式濃咖啡,小小一杯,很多意大利人一口喝完就走,普通的被稱作美式咖啡。順便用一下免費洗手間,威尼斯的公共洗手間每次收費幾歐羅,可不便宜哦。
接著來到瀕臨大運河的斯拉夫人堤岸 Riva degli Schiavoni,艾曼紐二世的雕像 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 英姿颯爽,可以清晰地遙望聖喬奇馬焦雷島上的大教堂。
緊接著的聖馬可區人頭湧湧,又見到嘆息橋和總督宮牆上的雕塑。
這是嘆息橋外的堤岸橋 Ponte della Paglia,貢多拉正穿過橋底駛往嘆息橋。
聖馬可廣場永遠那麼擁擠,排隊參觀的人龍見頭不見尾,不去湊這種熱鬧了,拍多幾張照片後即刻走人。
在橫街直巷反而更具情趣,旅遊景點總能看到拍婚紗的新人。
里亞托橋 Ponte di Rialto 上也是人山人海。
離開鬧區,即刻恢復平靜。我們沿聖保羅和聖十字區往羅馬廣場方向遊走,雖然道路猶如迷宮般錯綜複雜,但街上指示清晰,認定幾個主要地點,如聖馬可,里亞托或羅馬廣場,不會走錯。
來到聖十字區的榮耀聖母教堂 Basilica dei Frari,屬聖芳濟教會,威尼斯最大的教堂之一。鐘樓高度僅次於聖馬可鐘樓,經歷了結構加固,修復鐘樓的裂縫,兩週前郵輪出港時遠眺發現它還有些傾斜。哥特式紅磚外牆結構,外表平實。教堂外的水道泊滿了貢多拉和汽船,原來有新人在裡面舉辦婚禮。我們進去遠距離觀賞難得一見的天主教婚禮,儀式頗為繁复,觀禮的賓客衣冠楚楚。
榮耀聖母教堂 Basilica dei Frari
榮耀聖母教堂 Basilica dei Frari
教堂內正中懸掛着威尼斯派畫家提香 Tiziano Vecelli 的“聖母升天”祭台畫,右側是死於黑死病的提香陵墓,陵墓上方有“聖母升天”的淺浮雕,左側金字塔形的墓中葬有卡諾瓦的心臟。這個陵墓曾經是意大利古典主義雕塑家卡諾瓦 Antonio Canova 為提香設計的。由於教堂正在舉辦婚禮,所有這些作品不能近距離觀賞。
歸途中經過不少教堂,廣場,小河,橋樑。
聖托馬廣場 Campo San Tomà
聖保羅廣場 Campo San Polo
聖喬治·德·格雷西教堂 Chiesa di San Giorgio dei Greci
弗拉里廣場 Campo dei Frari
麥當娜宮 Palazzetto Madonna
這個造型相當奇特,是黑死病流行年代瘟疫醫生的面具罩袍。
入夜,火車站附近的大街上依然人聲鼎沸。我們買了一些披薩和餐酒回旅舍,雖然簡單,吃得自在舒暢。在食品店見到幾位女護士身披繡有馬爾他騎士團紋徽的呢絨披風,手推殘疾人座車,正在為殘障人士購買食物。
(其它遊記請參閱:"環球遊記 索引","歐遊紀行","東遊漫記" 和 "浪跡天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