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關西攬勝 (煙雨京都)

一早起身,先看天氣預報。京都的每個分區每個時段的天氣狀況和降雨機率都有播報,精準率高,令人贊嘆。今天仍然陰雨連綿,必須帶備雨傘出門。日本的旅舍都有備用雨傘,各超市商店也各闢一角安置雨傘供借用,需要時任何人都可取用。歸還與否就靠自覺,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雨傘捐出,放在這個角落,無論天晴天雨總有一些雨傘在那裡。這也是日本獨特的一道人文景觀。

寓所離清水寺很近,徒步十幾分鐘可達。清晨遊客稀落,沿八坂通向清水寺緩緩而行。途經法觀寺八坂塔,美術館,二年坂,三年坂,日語的“坂”即“坡”。一路上坡,很多餐館店鋪都未開門,老舊的石板道散發着古意濃烈的京都風情。靠近清水寺時,遊客才漸漸多了起來。

















買票進入清水寺山門,入口處沒有人檢票,出口也只在地上劃線一條以資區別,這是日本的人文素質和講究規矩的體現。若換成其它地方,很多人不買票就進場了。

清水寺778年由延鎮上人於音羽山開基,音羽瀑布前搭建草屋就是這座寺廟的起源。屬於北法相宗,供奉千手觀音本尊。如今的寺廟建築為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於1633年重修,近四百年的歷史。寺院佔地寬廣,以正殿前懸空的清水舞台馳名。

山門前已經有很多學生由老師帶領着拍照留念,可能是歷史課的實地體驗。



寺內的三重塔是日本最大的彩塔,高約31米。一旁掛滿了日本人用以許願的繪馬。







三重塔前向音羽山坡望去晨霧茫茫。



登上清水舞台,前望子安塔,京都市容和山下的音羽の滝,一片煙雨迷茫的景觀。







在對面山頭看清水舞台雄姿。這個數十米高由139根木柱凌空搭建的平台,不用一根釘子,




清水舞台旁有一座專司姻緣的地主神社,不少年輕男女在這裡祈求良緣。





雨中的子安塔予人朦朧的美感。


音羽山瀑布泉水,音羽の滝是遊客爭相搶喝的神水,據說只喝一口,就可保健康長壽與財富。看來旁邊的茶座沒有生意了。




四月中旬,清水寺的櫻花已經稀稀落落,出山門再經過三年坂,二年坂朝高台寺方向走去。




山坡斜道上的店鋪都已經開張,遊客熙熙攘攘。














來到高台寺的路口,目的是逛寺旁的寧寧之道和石塀小路。豐臣秀吉的原配夫人北政所寧寧在其丈夫亡故後修建了高台寺,並在此出家度過餘生。高台寺前的小路被命名為寧寧之道,與之交錯的是石塀小路。小道兩旁佈滿極具日本風情的餐飲店和旅舍,行走其間有時空交錯之感,似乎回到了幕府時代的日本。










一路走到八坂神社,該神社創辦於656年飛鳥時代。869年瘟疫為禍,京都人從印度請來牛頭天王消除病害,以八坂神社來供奉這位牛頭神而名聲大噪。1654年重建後吸引大批信眾祈求身體健康,瘟神速走。

遇到一些“變裝”的遊客,他/她們租用和服拍照過癮。







午餐在神社附近的日式連鎖店用機器買單,圍坐日式櫃檯,解決一餐。餐後沿四條通逛街到花見小路,以前這條小路是藝伎出沒的場所,但遊客太多,為避免騷擾,藝妓已經轉到其它比較隱蔽之處,我們只在某天傍晚看到藝伎從Taxi下來很快隱入一間茶屋。

花見小路全是傳統的日式餐廳料亭,有些專做熟客生意。






花見小路到底是祇園歌舞練場與建仁寺。緊鄰花街的這個寺院是京都最古老的禪院,有八百餘年歷史,供奉釋迦如來。開基的榮西和尚曾到中國遊學,將茶文化引入東瀛,是日本茶道的祖師爺。花街的喧嘩和寺院的寧靜對比強烈。







建仁寺東面有一個很小的神社,安井金比羅宮。內有緣切石一塊,據說從不同方向穿過緣切石就可以斷絕惡緣或締結良緣。此緣並非單純的男女姻緣,而涵蓋廣義的緣分。人們將願望寫在籤上,攜着它穿過緣切石便可達成願望,緣切石上面佈滿了厚厚的人們祈願的籤條。



四條通上的南座歌舞伎劇院有名家的演出,可惜不通日語,無法觀賞,就在鴨川畔走走,看到和服男女在雨中散步。






時近傍晚,跨過鴨川就是四條河源町,京都的商業中心。與鴨川平行還有一條高瀨川,小川邊的櫻花還未凋零,景緻宜人,朦朦細雨中別有風情。






鴨川邊有一家ゑびす神社



河川兩岸食肆林立,順便在附近找一家合適的餐館用膳。




看到一家新開張的和牛餐館,環境不錯,價格相宜。點了兩份和牛定食,僅兩千多日元,物有所值。



(其它遊記請參閱:"歐遊紀行""秋遊關東""浪跡天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